上海高考作文题目(200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2009年上海市高考作文题目)文章)
2019高考作文题目
2019高考试题题目
【2019年全国高考第一天侧记】
高考初一结束家长:把饺子换成肉夹馍明天补(图)
【与孩子深情对视——2019高考第一天家长送考的瞬间】
【梦如骏马,不负荣光——考生进入2019高考第一天的那一刻】
【期待第一场考试结束——2019高考第一场考试结束的时刻】
2019年高考第一天,这些画面很温暖。
图:记者走访北京高考中心,考前准备有序。
开阔视野文化引领价值
——专家点评2019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2019年6月7日上午,上海市高考全国统一文化考试(以下简称“高考”)语文科目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首次公布了2019年上海高考作文题目:
听过不同国家的音乐,接触过不同风格的异国情调,对音乐的“中国味”有了更深的感受,从而更加自觉地去寻找。
这段话可以启发人认识事物。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想法和感受。
要求:(1)自制题目;(2)不少于800字。
考试结束后,市教育考试院邀请相关专家对作文题目进行点评。大家一致认为,2019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引出了开放的文化视野,文化的自我认同,认识事物的方法论思考。
首先,志存高远
题目先呈现一个例子,再提出写作要求。从结构上看,与之前的材料题一致,但雄心勃勃,充满现代气息。它体现了我国教育现代化的目标和要求,体现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体现了内在人格教育与核心素养培养的有机融合,能够更好地引导青少年重视道德、建设灵魂。/[/]
命题内涵丰富,立足优秀文化之根,在全球视野中彰显中国价值观,将爱国主义的节奏与全球视野中对现实问题的思考相结合,实现育人理念。既有上海作为国际文化城市的本土化特征,又指向了如何在全球视野下加强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知和传播的新时代课题。
第二,开阔视野
“倾听差异”导致开放的文化态度。倾听材料的差异是一种开放的态度,而感受、更自觉、寻找是开放的方式、过程和思维。有开放,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会有认同;有了认同,就会有认识的加深。
“启发人如何认识事物”和“对上述材料的思考和感受”体现了命题的开放性。“中国味”是中国文化的味道,内涵丰富,取材广泛。可以写音乐、美食、绘画、建筑、文学等。从文化特征,到性格,到生活特征等等。,这些都可以表述为“味道”的具体内涵。
“如何认识事物”体现了知识的开放性。考生可以从对象、视角、方法、价值等方面独立思考。比如知道什么东西,东西有什么价值,如何知道,为写作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
第三,深化思维
题目考察考生对材料的理解和提炼能力,进而考察独立思考和综合运用的具体写作能力。
“听”不同国家的音乐,从而对“中国式”音乐有更深的感受,这是一个具体的例子,可以联想到其他方面。在这个认识过程中,由点到面,由具体到抽象,有比较,有推论,有批判,有扬弃,充分体现了理性思维。
命题一方面给出了考生快速切入思路的具体材料;另一方面,引导考生不要局限于材料本身,而要把思维拓宽到“启发人如何认识事物”的哲学层面,从而促进考生深入思考,透彻理解,从“感”到“物”的推进,进而实现写作中“真”的表达和对“真”的追求。
论文是贴近学生生活的,这样每个人都有话可说。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重心,以教育为核心的教考一体化思想。充分提供了追溯自身经历和认知过程的写作答题空间,有效实现了知识与知识融为一体,实践与知识相互促进、相互萌发的命题思路。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