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好乐,三境界-议论文1100字(知识与幸福,三个境界——议论文1100字文章)
众人皆知论语中此句,“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从字面意思理解,对于学习,了解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又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比喻学习知识或本领,知道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接受得快,爱好它的人不如以此为乐的人接受得快。
学习的人最常经历的三个境界层次:知、好、乐。学习知识重要的是培养学习的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知识的学习感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以学习为乐事,在快乐中学习,既能提高学习的效率,还能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学到的才能够灵活地运用。就学习而言,我们常说,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阐述读书求学问的态度是以求学为快乐。境界,则是乐。因何而好,为何而好,因何而乐,为何而乐,是一个可以探讨的问题。
知之者,好之者,乐之者,这三者,三种境界,又恰如人们面对真理的三个层次,层次从低到高。知而不能好,则是知之未至也;好之而未及于乐,则是好之未至。好之者和乐之者,看上去像不同的阶段,但实际上是不同的层次。好之者,好而未得也;乐之者,有所得而乐之也。有所得和乐本是相伴而生的,没有哪个先哪个后。知之者之下,乐之者之上。比知之者更差的,显然是“不知之者”。但最差的,是对真理和知识的排斥与鄙夷,是面临教育和救赎的机会还要“骂街”的。无知愚昧者恰如井底之蛙,又如鲁迅笔下的“铁屋囚”,给你见光明的机会,反过来骂骂咧咧。给你奋起反抗的枪,却拿枪杀了启蒙你的人。给你机会放弃奶头乐,可你已沉溺于短平快的娱乐中。
“假如一间铁屋子,是绝无窗户而万难破毁的,里面有许多熟睡的人们,不久都要闷死了,然而是从昏睡入死灭,并不感到就死的悲哀。现在你大嚷起来,惊起了较为清醒的几个人,使这不幸的少数者来受无可挽救的临终的苦楚,你倒以为对得起他们么?”
“然而几个人既然起来,你不能说决没有毁坏这铁屋的希望。”
一百年前的这段文字至今也不过时。
比乐之者更高级的,就是“悦”的境界了。智慧觉醒,内在自我被彻底打开。道家、佛家思想中都有类似的极致境界——通透。庄子笔下的《逍遥游》中,真正的逍遥游就是“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至人游处于天地间,其精神与宇宙一体化,自我无穷地开放,向内打通自己,向外与他人他物相感通、相融合。达到这种境界,物我的界限便可消除,时空的限制无复感觉。“游于无穷,彼且恶乎待哉!”至人是个自由超越者,他从形相世界的拘限中超脱出来,获得大解放,达到“无待”的境界——心灵无穷地开放,与外物相冥合。如此,则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能随遇而安,自由自在。庄子对至人的描述,体现出逍遥游理想人格的一些特点。
从不知之者到知之者,只要心里愿意,是很容易、很迅速能做到的。但从知之者到好之者再到乐之者,则需要过程,这也是学习的人最常经历的过程。最高层次的“悦”,是我们毕生追求的境界。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