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观察记录中班分析与措施结果)(观察(观察并记录中班分析和行动结果)文章)
在村亭,总书记和基层干部、村民代表围坐在一起,亲切交流。
新华社记者李摄总书记身边有驻村第一书记、乡乡村振兴工作队队长、村支书、老党员、致富带头人,还有敖牙(黎语,意为受人尊敬的人)、返乡创业大学生、护林员、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通过照片,不难想象这次农村座谈会的热烈气氛。
这一幕让人想起2013年1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湘西十八洞村与村干部和村民见面的情景。
那一天,在村民的院坝前,总书记首次提出“精准扶贫”的概念,为中国的反贫困斗争指明了方向。
新华社记者王晔摄从武陵山腹地到五指山脚下,“一个都不能落下”的承诺成为现实,奋斗主题也从脱贫攻坚转向乡村全面振兴。
在这个美丽的李寨,总书记说:“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接下来就要奔向现代化,促进共同富裕。”
习近平总书记在谋划乡村振兴工作时,已经清晰地描绘了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个振兴”的路线图。
展馆里,参与讨论的基层干部和村民代表是“五个振兴”的中坚力量,他们的身份颇具代表性——
返乡创业大学生表示,回乡当茶农不仅自己发了财,还带动了周边农民致富,让他们很自豪。生态护林员说:“上山保护青山绿水,还能天天听鸟叫,生活就幸福了。”乡村振兴队队长说,村集体企业中党员起着关键作用,党组织的号召力和战斗力很重要……你一言我一语,大家都谈了自己的体会、认识和心声。
打开时空的视界,脑海里还能看到这样一张老照片。
那是上世纪80年代的正定,年轻的县委书记习近平在街上临时搭了一个方桌,听取群众意见。问计于民需,问计于民利,这一执政品格是一贯的;这种工作方法在基层和田间总是坚持的。
党的十八大以来,贵州遵义花茂村楼下,安徽金寨大湾村瓦房前,黑龙江伊春林区平房前,重庆石柱县华西村板凳前,内蒙古赤峰市马鞍山村农家院前...
谈父母之短处,问民生之大,听群众之声,谋国家之大。座谈会在农村,在老百姓心中举行。正如这次在莫纳村一样,总书记对村民们说:
“中国共产党关心的是让全国各族人民生活得一天比一天好。没有党的自身利益,党的领导干部就不应该有自己的私利。他们应该坚持党的根本宗旨和党的群众路线,把全部精力用在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上。"
监制:赵成
策划:霍
执笔:朱继钗
协调人:张晓松、鞠鹏、董军、王璇。
视觉:李涛、郝晓京
编辑:吴静静、唐星
中国新华社出品
新华社1号演播室制作
相关文章
最新文章